2022年至2023學年,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和支持下,國際教育學院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我為主、兼容並蓄,提升水平👩🏿⚕️、內涵發展,平等合作、保障安全”的教育國際化工作原則,基於學校的優勢和特色,堅持服務學校“十四五”整體發展戰略🧚🏻,對標學院“十四五”規劃建設任務,堅持高效有序地實施教育國際化👵。
2022年至2023學年📆,我校共有來自70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長短期境外學生750余人次,其中學歷留學生為247人,非學歷生510余人。我院線上開展“上海暑期學校非洲項目”,舉辦以國際學員對象的專業類線上、線下培訓班11個。
2022年至2023學年各項工作具體落實情況如下👹:
1. 做好國際學生穩定工作及來華留學生入境返校工作
全面落實上級關於留學生工作的決策部署🌒,充分感知國際學生的思想👩🏻🏫、宗教活動♨️、涉恐涉毒🔰、心理😊、“三非”等問題,全面做好國際學生的穩定工作😦。
積極響應教育部關於來華留學生返校的政策,嚴格遵照教育部要求👨🏿🚒,結合上海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為返校同學提供簽證申請材料,並做好返校全程指導,2023年共計有80余名留學生返校。
2. 穩定數量、提高質量,促進留學生工作發展
2022年,學院持續優化留學生教育結構,保障留學生的培養質量🍟🏏。積極做好國際招生工作,有效協調校內有關部門共同研究、落實國內外留學生在線教學組織方案,穩妥推進在線教學、考試🤦、答辯等各教學環節,有效地保證了後疫情期間的留學生線上線下教學🧑🏻✈️。持續推進全英文專業建設:新增“船舶與海洋工程材料”全英文博士項目;新增“電氣工程”和“計算機技術”碩士專業項目🧖♂️;推進全英文專業交通管理(國航)二期和航海技術一期的建設。積極組織申報“2020-2021年度上海高校國際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建設”項目:經在全校動員,申報5門課程中,經上海市教委專家評審,最終有4門課程成功入選,分別為商船學院周峰老師的《海上無線電通信業務》和經濟管理學院湛軍老師的《商務談判》🚇、《航運管理服務》👶、《管理學》三門課程。開展多種類型的留學生活動推進校園國際文化建設🧜🏻♂️。繼續參與“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項目”,促進留學生感知中國交通綠色發展理念和發展成果。日常開放留學生圖書室供留學生使用,學生可借閱中國文化🙌🏿、海事航運文化書籍,同時也供留學生日常自習🩱、學習研討使用🎇。
3.打造高層次🧅、專業化、品牌化的國際海事培訓基地註重技術和知識積累👱🏼,有效運用沉浸式的國際網絡教育培訓和交流方式開展國際航運海事課程。
線上、線下舉辦“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實踐在線培訓班”🎁、“一帶一路國家高級海事管理人才培訓班”🍘、 “一帶一路航運管理能力建設培訓班”👼🏽👭、“2023年船舶溫室氣體減排高級培訓項目”、上海暑期學校非洲項目等11個面向國際學員的培訓班🧉,
4.進一步建設國際教育和留學生管理規章製度,加強實施國際教育和留學生管理能力建設,推進留學生教學管理的工作的信息化與便利化,落實留學生的趨同化管理要求。按照學校黨委的部署和要求,不斷加強學院的內部管理建設👩🏻🦱、規章製度建設,強化學院提高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能力🤦🏼。
學院進一步加強了留學生管理製度的建設⛑🚌,進一步推進我校國際化教育的管理體系和規範化建設◼️。優化國際生管理和服務👨🏻💼,推進留學生教學管理的工作的信息化與便利化✣,推動留學生管理系統升級,另與信息辦合作,進行工作流開發建設,新增獎學金年審、註冊等三個工作流🅾️。
5.漢語培訓中心開展網上授課👨🏻🦼➡️,不斷完善“中國海洋文化”、“中國航運文化”課程👉🏿。
2022年我院對外漢語教育中心工作持續推進🏃🏻♂️,頂住後疫情壓力,保持了招生人數的穩定👨🌾☝🏽,2022年招生人數86人,來自20余個國家和地區🚳。中心本學期繼續采取線上、線下授課形式。采用Classin教學軟件🤦🏻♂️、微信社交軟件等復合手段做好線上教學工作和教務管理,掌握學生課堂表現、嚴格把控學生出勤情況🧝🏼、確保教學環境順暢,同教師一起努力構建線上教學資源庫🍖🦸🏿♀️,提升線上教學質量👧🏻。教學質量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滿意度較高🥔🥕。學院漢語培訓中心積極為國內外學歷留學生👧、在線短期項目留學生提供各等級漢語語言教學及優質“中國概況”教學,促進留學生們知華、友華、愛華、親華,熱愛中國歷史和文化⛎,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留學生預科項目,爭取將漢語語言項目的學生主體打造成學歷生培養和選拔的“蓄能池” 🖖🏻,將“中國概況”課程作為成為促進留學生文化交流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繼續建設“海洋文化”、“航運文化”特色文化教育課程🪨。
6.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中美“綠色走廊”磋商談判引導各類留學生項目、專業海事培訓項目、國際會議和活動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相結合👨🏽✈️。
依托國際組織,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積極參與“上海港-洛杉磯港綠色航運走廊”聯合倡議項目🧑🏼🦱,整合校內國際平臺和專家團隊,為重要文本磋商🧛♂️、重大合作事項、規則製定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