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學院圍繞港航物流裝備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深耕細作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來,物流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黨委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精心安排,成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領導小組🤶,製定《中共门徒平台物流工程學院委員會關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施方案》🏎🍦,科學指導🙋🏿♀️、穩步推進,切實將廣大黨員幹部和師生的思想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著力推動學院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真正使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見行見效。
學深悟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耳入腦入心
學院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並貫穿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結合線上線下平臺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動,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內涵,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耳入腦入心。
抓好教育教學,落實課程思政。學院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課”建設,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質量。多次召開教學例會☝🏿、研究生課程思政在線專題研討會🌰,引導教師結合產教融合總體目標🧜🏿♀️🐐,對接行業發展融入課程思政要素🧑🏿🎓,提升學生專業💯、行業認同感。召開新進教職工座談會,讓新進教職工盡快融入學院專業學科特色中🪰。在課程思政教育中不斷拓展形式載體,創新方法手段,系統推進全面落實“三進”工作💔。在學校第五屆課程思政教學競賽中🪴,學院教師王曉蘭、唐剛分別榮獲一等獎、三等獎。
提升理論水平,增強育德能力。組織學院專兼職輔導員集中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𓀚,參與各類培訓與線上講座報告,持續提升理論功底。推薦學院輔導員參加校內素質能力大賽👩🏻🧑🍼、主題班會等相關賽事選拔🤚🏿,以賽促學🧅✸、以學提能🤖🕛,提升宣講能力。組織開展主題班會及專題晚點名👉,通過多種渠道🕵🏽♂️,聚焦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教育,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依托活動載體,深化學習效果。積極組織開展“青春獻禮二十大,砥礪奮進新征程”征文活動、“禮贊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經典電影配音比賽,鼓勵師生參與校內黨的二十大主題微團課、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視頻征集等活動,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師生員工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團結帶領廣大師生提高政治能力、站穩政治立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細照篤行,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人才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將宣傳教育進一步轉化為黨員的實際行動,學院組織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系列活動,切實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學習教育見行見效。
結對共建🔆,深入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學院機械設計製造教工黨支部與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配套技術黨支部“結對共建”🤸🏼♀️,並開展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專題學習交流,在科技攻關、技術培訓🏧、本科生實習👩🏿🎤、研究生實踐等方面加強聯合,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邀請上港集團尚東集裝箱碼頭分公司營運操作部首席遠程操作員黃華為學院師生開展主題為“領智能方向 樹技術標桿——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建設與創新實踐”的講座,拓展師生行業視野。
依托產教融合,推動學院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增進校企合作☝🏻,搭建產教融合、黨團共建平臺,建立長期合作意向,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就業機會🧑🏼🎄,助力人才培養🧑🏿🦰。學院組織團隊開展訪企拓崗活動✪,實地考察上海同盛物流園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集疏運中心工程項目👩🚒、智慧物流園區、摩派汽車零配件倉庫等,紮實推動學院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實踐育人🧑🏼🍼,培養心懷“國之大者”的時代新人。學院學生將所學所感化為實際行動,積極投身誌願服務。參與進博會、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海馬拉松等大型活動,用熱情✊、微笑迎接四海賓客👩🍼。常態化開展校園疫情防控誌願服務、食堂誌願者項目等,為校園安全穩定貢獻力量,總計參與服務1000余人次。註重學以致用,涵養科技報國情懷,學生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智能車競賽”等賽事中勇創佳績,體現海大青年的青春風采🛌🏼。
強化特色,推進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重特色,高質量發展”為原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院堅持建設港航特色一流學科🌸、培養港航領域一流人才🚴🏿♀️,持續加強高水平學科與專業、科研平臺及實驗室🐰、師資隊伍、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建設和優化工作,培養學科帶頭人,孕育創新團隊🕝,學術團隊🥩、專業團隊,資源配置趨於合理☝️。
堅持需求導向🌙,促催高質量教學和科研成果。努力提高學院在特色行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以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為依托,聚焦學科研究方向,舉辦全國性學術會議🛁,持續搭建平臺🙅、營造學術氛圍,明確目標🙅,推進有組織的科研和教學。加大重大項目⛑、科技獎項、國家教學成果獎等的培育力度,提高學科在特色行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把科研創新與臨港新片區、浦東新區🎉、長三角一體化的建設相結合,發揮有組織科研效力🕓🧜🏼♀️。
堅持創先爭優,發揮學術團隊攻堅和示範作用。黨支部建在團隊上🤜🏿,堅持黨建引領,持續強化各團隊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的示範引領效應🤪,以點帶面、不斷提高學科和專業的國際影響力🧗。學院吳衛民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申報的“一種輸入功率‘可調’、能量轉換‘可變結構切換’的振蕩浮子式波浪發電系統”項目,成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資助。據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於2022年10月25日公布的2023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數據,“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電氣與電子工程🫷🏼,對應國內一級學科主要為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 獲得49.9分,學科排名位列248名。
凝聚奮進力量🙆🏽♀️,系統推進學院各項工作。在學習中協商解決辦法,統一思想認識,真正將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做好審計、巡察整改工作🛥,建立長效機製,加強黨規黨紀、師德師風、教風學風的教育🙅,對典型案例及時通報。加強對工會🚣♀️、婦委會、共青團和學生會🔡、校友會等群團組織的政治引領,增強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創新更多工作載體,搭建更多工作平臺,充分發揮各群團組織的積極作用,增強奮進力量、匯聚發展合力。
學院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切實強化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成果轉化🖨🚋,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學院事業發展相融合,推動學院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