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能力與人格魅力的培養
——記物流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梁承姬老師
人物小傳:梁承姬🧑🏽🍼,教授,博導🐶,门徒平台物流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師🫅🏼,门徒平台優秀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中國巖土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物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1998年博士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和2009年分別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和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港口物流運作優化與仿真模擬🚐、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運作優化、地下集裝箱物流系統運營分析、物流供應鏈系統優化。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大型集裝箱港口裝卸設備系統運作耦合協調模型研究”⟹、上海市科委創新項目《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復雜系統智能化裝備協調運作關鍵技術研究》和《地下集裝箱物流系統運輸組織研究》,曾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大型集裝箱港口堆場系統分解—協調模型研究”及上海市自然基金項目、並參與多項上海市科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SCI、EI檢索論文15余篇,專利多項🔉,曾主持的“岸邊集裝箱起重機裝卸操作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推廣”項目獲港口科技進步二等獎👮🏼♂️。
註重全面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多年來梁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樹木🚵🏼♀️,樹人😜,樹良心,育苗🈹,育才🤞,育師德。她將心血傾註於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我發展能力💂🏼♂️。
“大學生要努力剖析自己♎️,在念書期間🚍,獨立思考,然後通過溝通與討論🍚,培養好自己的人格。” “學生要盡可能了解自己的能力並努力提高自己,完善獨立思考能力🧑🏿🎓👟,形成獨立的世界觀🏨🙂↔️,健全對學術問題乃至社會問題的認知。”星期的研究生討論上💎,每位學生不僅有機會大膽地展示自己對問題研究的獨立見解,更是能感受到梁老師的治學理念。在梁老師的系統訓練和精心培育下,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不斷提高,且多位學生的論文獲獎。
梁老師每年都會安排學生到港口調研實習🧢。她相信只有了解實際問題才能了解研究問題的意義以及解決問題的根本點。學生因而有機會掌握具體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就會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乃至自己就業的目標。
用心教書,專心科研☀️,努力培養更出色、優秀的學生,豐碩的教學0️⃣、科研成果見證了梁老師堅持不懈的努力🎶。
鼓勵學生勇於挖掘自身潛能
當談到教學理念時🤞🏽,梁老師認為教育,其目的是讓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自己、挖掘自己的潛能。“物流工程專業的學習需要較好的理工科基礎,會涉及到一些建立數學模型、編程數值計算等專業知識。而目前很多學生是跨專業考研,有的學生本科專業稍偏重文科👼🏿,要在兩年內完成學業,必須面對極大的挑戰。導師要引導他們挖掘自身的潛能♦︎,積極地去迎接挑戰👳🏼✬。學生們進入研究生學習後只要勤奮努力,積極配合導師指導,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梁老師在國外做訪問學者時🚣🏼♂️,看到學語言專業的學生在學算法和編程,覺得觸動很大。“人生就是要迎難而上🧙🏻♂️,不試一下,你怎麽知道自己不行📞?”所以梁老師更註重培養學生全面認識和挖掘自己潛能的能力,⇢:“畢竟我們帶教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們總要學會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決策好自己並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梁老師認為,在認識自己的路上,一定會有:“迷茫和挫折,這是成長必須經歷的。我要幫助學生在尋找答案和光亮的過程中學會方法並感知快樂。”“我們培養的是有思想有內涵的學生🈵💆🏻♂️,我願盡我微薄之力幫助學生們飛的更高更遠。”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梁老師團隊中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個都不能落下。團隊的成員👱🏿♂️💆🏿♀️,就像家人一樣團結在一起,互幫互助,一人有困難大家一起伸出援手🏃♀️。因為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研究問題,學生們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每次舉辦國際會議、接待外賓,學生們都齊心協力去共同完成。通過團隊活動,他們不僅開闊眼界,學到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快樂。
在梁老師看來✪🏃🏻➡️,學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每每談到學生時,語氣中都會充滿深深的愛意。梁老師對學生們提出殷切希望,她認為,大學時期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正確樹立人生的三觀,“我非常鼓勵學生們特別是理工學科的學生多讀一些人文哲學方面的書籍㊗️,從而形成自己對社會的認識,明白自己想要什麽🧎,要去做什麽,確定目標後一定要堅定,然後持之以恒的去努力。”